TP304不銹鋼無縫管在工藝上的局限主要集中在成型難度、性能控制、規格限制及成本效率等方面。
①熱加工成型難度高:
TP304不銹鋼無縫管含鎳、鉻量較高,熱塑性區間較窄,加熱時易出現過燒(晶界氧化脆化)或粘模(與模具粘連)問題;穿孔、軋管等熱加工環節需精準控制溫度(通常 1100-1250℃)和變形速率,否則易導致管體出現裂紋、壁厚不均。
②冷加工后性能易波動:
冷拔/冷軋工藝雖能提升管材精度和表面光潔度,但會使TP304不銹鋼無縫管產生加工硬化,導致硬度升高、塑性下降;若后續退火處理參數不當(如溫度不足、保溫時間短),易殘留內應力,增加后續加工(如彎曲、切割)時開裂的風險。
③規格范圍存在限制:
受無縫管成型工藝(如穿孔機能力、軋管機輥徑)制約,TP304不銹鋼無縫管較難批量生產極細管徑(如≤6mm)或極厚壁厚(如超過管外徑 1/3)的產品;大口徑無縫管(如≥200mm)則需更大噸位設備,且成品率低、成本高,通常不如焊接管經濟。
④內壁質量難精準控制:
熱穿孔過程中,管坯中心的疏松缺陷可能殘留為內壁夾雜或針孔;冷加工時若潤滑不足,易產生內壁劃傷;雖可通過后續酸洗、拋光改善,但對于超高潔凈要求(如食品、半導體領域),內壁微觀缺陷的徹底消除難度高于焊接管(可通過內外拋光實現更均勻光潔度)。
